今日區議會環工會將會討論兩棵染褐根病古樹的處理方法,分別是拯救般咸道HYD CW/1 細葉榕,及移除花園道ARCHSD CW/27 心葉榕。早前我們分別應兩個部門的邀請,到場實地視察樹木現況。
2021年1月27日 般咸道HYD CW/1 細葉榕樹木登記冊編號:HYD/CW/00137樹木位於般咸道與醫院道交界的石牆斜坡,樹冠主要向醫院道延伸。東北及北面露出石牆外與斜坡接觸的根部空心及末端腐爛情況嚴重,可見根部變色及有褐根病菌真菌絲。西北面的根部腐爛情況輕微。東北面緊靠石牆牆身的根部輕微變色,有少許內部腐蝕但仍有承托力。
部門指已根據樹木辦指引每三個月監察林木情況,亦有諮詢樹木辦專家小組及會排期要求外國專家提供意見。由於樹木兩旁均為主要幹道,有專家提出以石屎基座放於般咸道北行行人路,並以拉纜支撐。葉錦龍建議改為以石屎拱頂行人蓋頂建於般咸道及醫院道,除了可以作為拉纜負重,亦能保護路經市民。部門亦應於醫院道兩邊行車線加設路牌,提醒駕駛人士小心前方大樹。
葉錦龍詢問支架的可行性,並表示早前流出的設計圖,需要永久封閉一條西行行車線做法不可取之餘,亦似是將保育與交通放於對立面,並詢問於下半段石牆上方設立支架基座的可行性。部門表示由於承托力問題(預計樹木總重13吨,濕水總重量20吨),斜坡上不能設立支架。如要於醫院道設立支架,由於醫院道行人路有大量公用設施,未必能將支架種落地面,故才建議種於行車線上。葉錦龍建議於行人路上方加上有斜台的分段石屎基座,並於基座上方沿石牆設立支架支撐樹木。另外葉錦龍亦建議了緩減樹冠大小時的大概位置,及部門應確保樹木有足夠養份增強自身抵抗力,及讓有菌土壤自然流失。部門表示會檢討做法並與工程師及專家研究。
2021年2月2日 花園道ARCHSD CW/27 心葉榕樹木登記冊編號:ARCHSD/CW/00179樹木位於動植物公園近花園道的邊緣斜坡旁,主幹旁邊有一條往中環山腳的行人路。樹冠主要覆蓋該斜坡及花園道北行一條行車線。
樹根腐爛程度嚴重,超過六成主幹及根部均已腐爛或空心,腐爛位置主要集中於南面,向北的部分主幹及根部尚有少量承托力及較健康。
有部分主幹有明顯的大規模枯萎,並只餘少量水橫枝有樹葉生長。樹根佔地面位置大,滴水線一直延伸至半徑約十五米。樹木預估年輕超過50年。
由於樹木健康程度十分惡劣,而且主幹粗大風險高,部門建議移除樹木。
工程需要封閉花園道一條行車線一至兩日(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)以用升降台清理樹冠,及封閉花園道西邊行人路約一個月以起樹頭及掘土。工程期間亦可能因褐根病樹根追蹤,而需要移除其他在樹根範圍的樹木。





